專訪—阮英杰1.jpg         

2003年阮英杰旅居美國,遊馬利蘭州(Maryland)烏坵地區公園。

吉他音樂人生,舖成浪漫意境,擁抱藝術的薰陶

人生的道路是瞬息萬變的,唯有用心去學習,找到熱情的所在,趕緊抓住眼前機會。逆著強風迎向無數的挑戰,我們的人生才能顯得更精彩,更有意義。「頂過風雨,才能看到彩虹」,謙卑自已,多采多姿就是美。我們沒有辦法選擇每一天將碰到那一種運氣,然而卻可以選擇「堅守自己的喜好」。阮英杰吉他音樂人生,舖成浪漫意境,擁抱藝術的薰陶。自幼就瀰漫在古典音樂之下,保有樂觀、進取、執著的性格。洋溢著一股活力的氣息,顯得非常有朝氣。對於他在吉他心路歷程上,給予訓練自已各種演奏技巧與音樂性的要求,來自於他對西洋音樂的喜愛以及對吉他訓練的要素有科學的認知與共識。這與每個人先天的能力有關,但是後天的訓練也頗有影響阮英杰旅居美國期間繼續鑽研以法國Alexander Lagoya派為主的技巧與演奏法,另師事於德州大學Charles Postewate教授學習以Segovia 的弟子Michael Lorimer為主所傳承的Segovia技法,並接受Pepe Romero, Oscar Ghiglia 及Manuel Barrueco 各位大師班的指導期間曾與紐約及華府古典吉他協會及當地吉他社團,從事演奏及交流活動,回台後發表出許多有關吉他相關的認知與觀念,寫出一系列的文章。

   阮英杰的父親出生彰化望族,從小接受優厚的教育栽培,中學進入台中一中就讀,爾後考上台灣最高學府。進入社會後娶妻生子而定居於台北,母親勤儉持家。父親是一位文人喜好閱讀,在家是典型的嚴父型。阮英杰自幼蒙嚴格庭訓,養成勤儉自持,勵精圖治的精神。從小聰敏喜歡動手,畫圖與音樂是他的興趣。對於嗜好勤學不倦,刻苦耐勞。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他得自於書香家庭的資源,自小即耳濡目染在西方古典音樂裡。但是人生的旅途總會有高低起伏,美好的源頭,經常是痛苦的。童年的他,卻碰到數不清的挫折及困難,學齡前和小學時的兩次意外,傷害到自已的雙眼。那一段期間有一整年,都過著昏暗的日子或許上天在他的路上,給了他一個缺口。我們發現沒有一個人的生命歷程是十全十美的,當上帝關上一扇門的同時,必定會打開另一扇窗。雖然最終還是得承受永遠失去一隻眼睛的痛苦,心裡早已留下行動不俐落的陰影。只能秉持「永保熱情,追求始使命,就能改變宿命」,唯獨「信心和毅力」才會帶領自已走出陰影。阮英杰失明期間僅能用耳朵協助生活起居及傾聽音樂,因此他的聽覺變得敏銳,相對音感特別準確。少了立體感的世界雖不方便,卻是生命的一部份,讓他對生活與嗜好有了多一份的執著,勇敢追求喜好,逐漸見識到較廣泛的音樂層面。對於日後的吉他音樂旅程中,無形中注入了一股推波助瀾之力。  

 小學開始參加合唱團,學習樂理、視唱法和表演口琴。初中期間,開始對披頭四…等,搖滾熱門樂團的音樂著迷,自習他們的節奏與和弦。父親自台北中華商場「籟好音樂器行」購買一把古典吉他與古賀正男的教本給他,爾後收聽到收音機裡播放「愛的羅曼史」…等。古典吉他美妙的旋律及優美柔和的音色,觸動他學習吉他的動力。高中時期彈奏投機者樂團的曲子,深入了解吉他solo和bass聲部及幾種浪曼曲式的樂曲。18歲開始跟隨台北淡水黃政德老師正式學習古典吉他。20歲(1972)開始上台,參加各大專院校的吉他演奏會。22-26歲(1974-1978)師事已故的加拿大皇家音樂學院派的張永偉老師學習以法國Alexander Lagoya為主的技巧與演奏法,並接受三個時代的指定曲訓練,準備參加加拿大皇家音樂院第十級的檢定考試。1976開始與美國紐約古典吉他協會和「吉他評論」期刊主辦人員通信往來,再由張老師與協會吉他家們的建議開始訂閱「吉他評論」期刊和購買歐美各音樂出版社,有關吉他的書籍與樂譜,增加了更多的專業知識。1976-1978? 完成翻譯 Segovia自傳與俄籍貝婁教授的「吉他圖解歷史」等外文書。1982至美國德州大學主修音樂專攻吉他,師事Charles Postlewate教授學習吉他,John Lee 博士副修指揮與對位法。1982 以後陸續在德州獨奏演出,並積極參加吉利亞(Oscar Ghiglia) ,羅梅洛(Pepe Romero),巴瑞冦(Manuel Barrueco) 等大師班的研習課。也參加過大鍵琴大師Gustav Leonhardt,和英國吉他家David Russell的技術討論與示範表演。

      1984年完成音樂課程後擔任二學期的德州大學助理講師任教初級吉他合奏課,並擔任大學指定的「單獨授課」private lessons 老師指導短期進入大學選修的校外吉他學生,同時開始專攻電腦,準備從事軟體專業工作。1986完成研究所學位,遷居馬利蘭州,開始從事軟體研發工作。1996年因為地緣關係開始而受到附近執教於Peabody音樂學院的巴瑞冦(Barrueco)派師徒的影響,改變不良積習並放棄一些以前Lagoya派的右手彈法,並加入了華府古典吉他協會並出任季刊編輯。同時也開始積極參加私人和華府古典吉他協會的小型演奏,包括與天主教大學之John Rogers 教授固定演出二重奏。2001回台探親之際,應邀在黃政德老師的音樂沙龍,舉行離開台灣20年來的首次獨奏會與眾多吉他前輩好友分享!2002-2005繼續從事華府古典吉他協會的業餘演奏、交流和私人教學。2007正式從軟體業界退休回國,從事業餘演奏、編曲、教學與部落格譯作…等活動。

      當阮英杰人在美國時,心緒惦念著台灣吉他音樂的發展與活動,每當回台探親就邀集吉他界的琴友聯誼,詢問、了解台灣吉他生態變化並交換一些技巧與意見。過去他在吉他界的人脈極佳,許多琴友對他的懷念特別多。記得上次剛回到台灣,就到「台北古典吉他合奏團」探訪老友。他熱情關懷,隆情高誼適時帶給樂團一股喜悅,帶來一些寶貴的吉他資訊與大家分享!其中;他將自己編寫的「古典吉他與我」系列「背譜」的一篇文章首先公開,經熟讀之後如獲至寶,這是一般人學習吉他的困境與難題。針對他的說法,背譜必須兼顧視覺記憶、分析記憶、觸覺記憶、和聽覺記憶以及對樂曲的認知、分析、見解、想法與經驗的累積。阮英杰現身說法,在網路上與大家分享這篇文章的內容。爾後陸續在他的部落格寫出許多有關吉他系列的文章,這是他回台灣定居後樂於從事的工作。

回到台灣後;受聘擔任清華大學生態及蝴蝶園網站及資料庫的設計與建置顧問至今,愛好大自然與生態的攝影及Photoshop的教學,兼任職業翻譯國外醫學生物領域的論文,其餘時間用在教學和撰寫部落格與攝影集…等工作。

感謝台灣吉他學會的關懷與致意,他在此提供個人旅居美國期間,所見識當地吉他協會的推廣工作。其中一項值得借鏡的是他們的會員經常利用每星期一次的聚會(也歡迎非會員參加open to public),作程度不拘的隨興演奏,藉以增加觀摩與交流的機會。會員及非會員朋友琴藝彼此互相討論,技巧切磋。聆賞演奏及試琴的分享,亦可臨時湊出幾咖一起彈重奏,營造溫馨的大家庭氣氛,一起享受吉他音樂的樂趣。阮英杰希望台灣吉他學會能以這樣的模式與方法,進行吉他音樂推廣工作。

專訪—阮英杰2.jpg

阮英杰的童年與父親共遊台北植物園,親子之情顯露出幸福、快樂。

專訪—阮英杰3.jpg

旅居美國於1992年,回台探親並偕同父親返回彰化老家。

專訪—阮英杰4.jpg

阮英杰的古典吉他音樂世界裡,非常崇拜Oscar Ghiglia與Julian Brean兩位世界級古典吉他音樂家。

專訪—阮英杰5.jpg 

2013/9/16阮英杰接受台灣吉他學會─林正言的專訪與關懷。

※請進入阮英杰老師」部落格瀏覽欣賞優美的文章與精彩攝影畫面,敬請用下列網址連結: 

 http://clearpost.blogspot.com/search/label/Guitar.html

◎口述:阮英杰老師

執筆:林正言先生。校閱:陳彩蓉小姐。

※ 採訪者:台灣吉他學會監事 林正言先生

採訪時間:2013年9月16日(星期三)早上10:30~15:30pm

於新北市淡水區新興街(阮英杰住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gen9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