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吉他月刊a.jpg  

《台灣吉他月刊》歷經胡樹琳「吉他月刊」、翁柏哲「功學月刊」音樂雜誌、「音樂風」週刊、台北古典吉他合奏團「吉他雜誌」、顏秉直「吉他音樂」、「千禾吉他通訊」。

《台灣吉他月刊》遺漏之重要一頁!                     

台灣吉他史的開端,要從胡樹琳的慘澹經營算起,1939胡樹琳即在台中教授吉他。不久,中日戰爭爆發,被迫結束吉他音樂一切活動。戰爭結束後,台中吉他音樂已不復往昔,於是胡樹琳決意重整旗鼓。因此於195645日 獨力創辦了台灣第一份吉他刊物《吉他月刊》。胡樹琳從撰稿、編印均由其一人支撐,後因過分勞累,積勞成疾而病逝。該刊維持至1957930日 ,前後18個月,發行至第11期。遺憾的是《吉他月刊》隨著胡樹琳的去世而使得負有推廣吉他任務的月刊中斷。張喬治早歲結識胡樹琳胡樹琳病逝後,張喬治有意接辦,但因公私兩忙分身乏術,終未能實現。

當時活躍於台灣吉他界前輩,有林耿棠,台南善化人,早年留學日本東京。由於經商,常年往返日本,師從小倉學吉他。在當時已是一位業餘的知名演奏家。

林水占14(1932)跟隨胡樹琳學習吉他25年左右,至1957年胡樹琳逝世為止。

張喬治早歲結識胡樹琳、林水占、洪冬福。中學畢業後,從林耿棠學吉他,1959年至高雄時,他已名滿台灣吉他界。

洪冬福19歲師從胡樹琳,並加入胡樹琳的輕音樂團,擔任伴奏。21歲,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東渡日本,結識了不少吉他朋友,因此獲得深造的機會。戰後隨著社會結構的演變,搶風氣之先而改行教吉他。

呂昭炫由胡樹琳推薦於參加日本全國吉他比賽大會,以一首創作曲〈楊柳〉,受到日本吉他界的讚賞。呂昭炫19歲發表了第一首作品〈殘春花〉之後,至今仍創作不懈。他是目前橫跨台灣吉他發展的每個時期,從吉他早期鋼弦時期向尼龍弦過渡時期的見證人。 

50年代,台灣的吉他仍處於吉他的蠻荒時期,一直至60年代謝煥堂林耿棠林水占共同著手吉他的開拓;同時洪冬福呂昭炫翁柏哲都加入此一行列。這時期,日本電影明星石原裕次郎小林旭…等,以古賀政男的吉他曲猛烈打開年輕人的胸懷,觀眾都被吉他媚惑,學習吉他的熱潮吹襲了全台。

為導引學習吉他的正確方法,翁柏哲於是在1960年初與謝煥堂成立「南窗出版社」,開始出版吉他曲集,或發表自作曲,翻譯外文吉他教本,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西班牙吉他教本》為使大眾對吉他有正確的認識,1963年翁柏哲開始在《功學月刊》音樂雜誌上,連載談論吉他技巧的文章,這是台灣首次吉他理論著作的刊行,對吉他音樂有著莫大的啟蒙意義。 

1974年《音樂風》週刊的出現,也特別為吉他開闢了一塊園地,這時期的社會背景與環境已有很大的改變;可是吉他的稿源仍顯得枯竭,因此大都由翁柏哲撰稿。翁柏哲在《音樂風》園地發表的稿子,對台灣吉他的發展無疑是一份珍貴的吉他文獻。

翁柏哲早年患疾,半身不遂。於是翁柏哲除努力勤練吉他外,並認真研讀和聲學、作曲法、音樂史、吉他音樂理論等書籍。如此的努力,使翁柏哲除教學吉他外,在作曲及音樂著作上也有重大成就,曾得到日本吉他聯盟理事長小原安正的肯定。可惜於1976年2月14日 ,英年早逝,享年42歲。兩年後,黃政德於接第二任「台北古典吉他合奏團」團長時,也曾有《吉他雜誌》發行,那時因油價波動、紙張漲價,超出了預算,也因無法維持下去,於發行四期後結束。 

對於台灣吉他音樂的發展,顏秉直自覺有責無旁貸的使命感,於是在198185日 創辦了《吉他音樂》。該刊於198912月停刊,共出101期。顏秉直為台灣吉他音樂的推廣,傾注了畢生的心力。

《吉他音樂》對當前吉他新觀念的引進及吉他理論與技巧的譯介,功不可沒;同時也忠實記錄了台灣吉他發展的現況,它是研究台灣吉他發展史不可或缺的資料庫。顏秉直的《吉他音樂》出刊期間,林水占亦有提供個人吉他生涯寶藏的資料,並與顏秉直多次交流。 

隨著吉他刊物的發行,合奏團的成立也是推廣吉他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合奏團的成立首推1964年在高雄組成「黃潘培古典吉他合奏團」。1975511日 ,「台北古典吉他合奏團」也在林世澤等人的奔走下成立。後因故停團;台北古典吉他合奏團在息影13年後,於20024月中復團,由邱俊賢任音樂總監,張益授任團長。

三十多年來共同培育了無數的吉他人才,為台灣的吉他發展扎下良好的基礎。目前在全省已陸續成立有十幾個合奏團體,都是台灣非常活躍的新生代團體,他們為全省各地吉他音樂的推展有其不可磨滅的功績。 

 為積極推廣古典吉他及培育演奏人才,中華民國吉他音樂協會於19907月成立,推舉黃修禮為理事長。200011月,徐昭宇有鑒於台灣吉他的水準與風氣並不成正比,缺乏一些能帶動欣賞或學習吉他的活動,於是號召吉他界同好成立「台灣吉他學會」,希望有計畫地推動吉他音樂的發展。徐昭宇為第一、二屆理事長。歷經林宏達(三屆)范賢傑(四屆、五屆)洪哲文(六屆)及現任簡英材為第七屆理事長。 

李世登是台灣第一位在歐洲研習吉他有成的演奏家是,1971年入西德國立魯爾音樂學院,主修吉他。80年代台灣校園民歌興盛,幾乎帶起了「全民吉他運動」,將吉他風氣推向歷史的高峰,此時吉他界也出現一股留學的風潮,方銘健黃修禮黃淵泉徐景溢徐昭宇等都是在這個浪頭下的弄潮兒。

這批回國的吉他教育家,他們對台灣吉他教育的提升,貢獻無疑是很大的。方銘健1988年獲美國印第安那州立波爾大學音樂博士,返國後任輔仁大學音樂系所主任、輔仁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由於方銘健的奔走,在輔仁大學為台灣第一個成立以吉他為專業的系所,並設立台灣第一吉他碩士班及博士班,其他院校也僅隨期後。這在台灣吉他發展史上有著劃時代的意義。 

葉登民代表台灣首次在東京比賽獲得優異的成績,蘇孟風劉士堉廖國志林家瑋在國際比賽上也屢有佳績,似乎宣告了台灣吉他新世代的來臨。中生代除了目前葉登民在上海音樂學院,謝乾隆於四川音樂學院任教外,林仁建蔡世鴻仍活躍於台灣吉他界。無論教學、演出、錄製唱片,也都有不錯的成績。雖然近年來台灣在國際上屢創佳績,也有國外大師來台演出,其他院校也開設了古典吉他的科系,並有作曲家開始為吉他作曲;但這一切仍然處於起步階段,這種發展與比起鄰近的日本、韓國,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遠。 

台灣吉他前輩簡介如下:

1胡樹琳()1915年日治時代台中州人──音樂藝名林絃二郎(日名江島伸雄;音樂理論發表時,尚使用了多種筆名。本名胡樹琳)。胡樹琳的老師是日本人佐佐木廣,佐佐木廣的老師是古賀政男。

2林耿棠()1918年,出生於台南縣善化樸實小鎮,自幼蒙 嚴格庭訓,養成勤儉自持,勵精圖治的精神。林耿棠自幼聰敏,才藝兼具,平素好學不倦,刻苦耐勞。畢業於現今日本京都同志社大學及東京芝浦工業大學,留日期間追隨恩師小倉先生(今日本天皇年青時的恩師)學習吉他,琴藝精湛,登場公演無可數計,名馳海外,堪稱國內吉他名家第一人者。

  翁柏哲1934年生於台中縣沙鹿鎮,自幼天資聰慧。就讀台北高工(今台北科大)時,即受舅父謝煥堂(筆名敦夫)啟蒙而開始學習吉他。由於天資聰慧,因此憑著自學,仍能學得當時書上(日本版之吉他教材)所記載之各項基本彈奏技巧。生病後仍然默默耕耘,對吉他文藝方面致力不疲造福吉他界,給年輕吉他愛好者,了解吉他是個無止境。

林水占於1919年出生於日治時代台中州人。其父林泗海在台中市是相當有名跌打損傷接骨師。林水占對吉他非常敬業!1932-2006年,保存66年以上完整古典吉他初學等樂譜、多項珍貴吉他書籍、整書櫥吉他資料。兩把日本中出阪藏、大阪平井手工吉他典藏於家中超過半世紀。過去對吉他音樂活動,也曾出錢出力,而且是默默的做,不求名利!

1洪冬福(左)於1920年出生嘉義、台南關仔嶺交接處一個村莊裡,十歲時遷移至台中市,十八歲那一年,在偶然機會裡,聽到一位剛由日本返台的親戚,拿著吉他自彈自唱,那柔美的音色,迷人的和聲,觸動他學琴的動機,於是開始拜師學藝。

同時也加入胡樹琳的輕音樂團擔任貝士手,順勢與老師習琴。之後;太平洋戰爭,為了謀生,遠赴東瀛,期間有機會與日本人切磋琴藝。終戰結束前,茲因思鄉情怯回到台灣。但是為了養家活口,只能斷斷續續摸索著吉他,曾經有兩年沒碰到吉他。生活安定後,進入美麗華舞廳(N.C.O俱樂部)當貝士手,下班後開始教吉他,從此展開吉他生涯。

2張喬治()是高雄市人,1931年出生於台中市豐原區,1959年張喬治到高雄創業至今已經五十四載,今年八十三歲是一位台灣資深吉他前輩。他一生醉心於吉他事業,教了五十多年的吉他,幾乎可以說,南台灣彈吉他的琴友都是他的學生。「徒子徒孫」遍佈台灣全省,已經是一位祖師爺的人物了,實質上;他也是台灣國寶級的吉他音樂家。

謝煥堂(筆名敦夫)曾在越南河內學習吉他,之後回台中授課吉他,成立南窗出版社,編譯了許多吉他音樂教本。其中吉他大教本這套教材《西班牙吉他大教本》,目前仍在發行出版中。當時南窗出版社發行的音樂書籍,都是非常珍貴的吉他音樂教本,造福了許多古典吉他的琴友。

1972年,洪冬福任教於台中靜宜大學吉他社與學生合影留念。

1961 呂昭炫於台中市舉辦演奏會合照,前排右起第一位林水占。第三位洪冬福、呂昭炫、林耿棠。

後排右起第二位吳武昌、吳炳榮、陳瑞昌()、左二張坤山。

此張相片由台中林水占公子-林紹良提供。

呂昭炫()是台灣古典吉他前輩,也是台灣少數專為吉他寫曲的作曲家之一。生於1929年,桃園龜山人,五歲時舉家遷到台北。二十歲創作了第一首吉他曲「殘春花」。1962年,呂昭炫代表台灣赴日參加第二十一屆世界吉他演奏家會議,並發表自己的作品,當時發表的作品有「楊柳」、「故鄉」、「秋」、「殘春花」等,這些充滿地方鄉土色彩的曲子,讓與會人士耳目一新,極獲好評。

吳晉淮歌謠作曲家,於1933年中學畢業到日本留學,學習音樂,回台後創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歌曲並教授古典吉他、佛萊明歌吉他。

 李世登(1)印尼華僑,1946年出生於萬寶隆,1971年以「同等學力」的資格考入西德魯爾國立音樂學院主修吉他,副修指揮;1975年以最高成績獲得「演奏家文憑」。

   在德國7年期間,除了在音樂學院修習及教學吉他外,亦深深受到歐洲音樂界的薰陶。回台曾擔任「台北古典吉他合奏團」指揮工作。李世登80年代移民美國後,是ㄧ位古典吉他演奏家和指揮家,如今在樂壇上,知名度極高,他偶而會回國內與台灣吉他界人士交流。

   [附註]此稿;因時間的推移,資料的收集遠不及吉他界人事瞬息的變化,發覺上述文章仍待補遺的地方甚多。特補上附件。不過疏漏仍在所難免,更有待吉他界方家進一步的補充,以竟其功。

口述:黃政德

校閱: 黃政德

※文章整理:台灣吉他學會—林正言 

文章po2013/2/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gen9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